97碰碰人妻中文字幕|青娱乐久久精品|国产一区二区无码观看|国产美女又大又黄的视频

<dfn id="ui0au"><dl id="ui0au"></dl></dfn>
<ul id="ui0au"><source id="ui0au"></source></ul>
<ul id="ui0au"><source id="ui0au"></source></ul>
  •   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 >> 文化 >> 康巴歷史 >> 瀏覽文章

    打箭爐廳, 康定府、西康省會

    甘孜日報    2016年11月07日

       

        ■賀先棗
        有史料證明,元世祖至元二年,即早在公元1265年,元朝中央政權已經在&ldquo;四川檄外、碉門、魚通、黎、雅、長河西等地設安撫司&rdquo;,由&ldquo;陜西行省管轄&rdquo;。對康藏研究最為深入的任乃強先生在他的《瀘定古代建置的考證》中寫道:&ldquo;至元6年(公元1269年),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,分兵三路。中路是他親自率領,從阿壩草地循大渡河谷向南。魚通、長河西等土司和巖州土司,率先迎降&hellip;&hellip;木雅瓦述族色巫絨土官迎降更早。元世祖忽烈并長河西、魚通、寧遠三宣撫司為一個宣慰司,命色巫絨土官為宣慰司使&rdquo;。
        從任老先生的著述中,起碼有如下信息。一、元朝大軍不僅沿大渡河到過瀘定的嵐安等地,而且也到過如今由康定管轄的營官寨、沙德、塔公一帶,到過現(xiàn)今由九龍縣和雅江縣管轄的,當年是色巫絨土官管轄的地方,這些地方共同的稱謂就叫做&ldquo;木雅&rdquo;;二、明正土司起碼在這時已經受中央政府的&ldquo;領導&rdquo;,最早得到的朝庭封號是&ldquo;宣慰司使&rdquo;。
        而到了明朝永樂五年(公元1407年),為了支持朝庭對云南用兵,明正土司在康定城聚集其屬下于&ldquo;打箭爐&rdquo;,為朝庭征滇的軍隊提供馬匹轉運糧草等軍務,這是明正土司東移康定城的起始。騫仲康先生認為,在如今的軍分區(qū)、康定中學所在地的一大片地方,當年是一片相對平坦寬敞的河灘地,因此,這地方成為明正土司手下的木雅勇士們理想訓練地。因而,此地有個地名叫做&ldquo;達珍塘&rdquo;(意為射箭或打槍的壩子)。到了清朝時期,&ldquo;達珍塘&rdquo;這地方真成了駐守在康定士兵的訓練地,不過,這時就有了新的地名叫做&ldquo;大較場&rdquo;,如今,好多老一些的康定人還把現(xiàn)在稱為&ldquo;南郊&rdquo;一帶的地方,習慣于叫做&ldquo;大較場&rdquo;。
        在&ldquo;達珍塘&rdquo;一面的山坡向陽地,明正土司掛出自己的旗號,設大帳視事,發(fā)號司令。上世紀90年代末,筆者曾詢問當?shù)匾焕险撸ìF(xiàn)已過世),此地為何叫做&ldquo;色多&rdquo;,老者回答說:&ldquo;很久以前這地方曾發(fā)現(xiàn)過大如石塊的黃金。&rdquo;老者所說雖讓讓筆者起疑,但也記住了這一說法。明正土司把大帳設在地塊坡地上,也讓人猜不透原委,難道說僅是因為向陽?
        但是不管怎么樣,明正土司屬下十三頭人(一說是十八頭人)便都到此處報到聽遣。這一處現(xiàn)在看來毫不起眼的山坡地,其實在當時是一個權力的中心。多年以后康定有了流官的衙門,因為衙門是權力的象征,后來人們就把明正土司曾經設帳的地方叫做了&ldquo;色多衙門&rdquo;。而在實際上沒有任何屬于元、明、清各代朝庭的衙門曾設置于此。
        征滇事畢,明朝庭論功行賞,正式冊封明正土司為&ldquo;長河西魚通寧遠軍民宣慰司使&rdquo;,明正土司也沒有把自己的權力中心再轉回到折多山以西。聽從明正土司調遣的一些大小頭人,為了及時方便為明正土司效力,也在康定建起了自己的&ldquo;辦事機構&rdquo;。從此,康定城成為了明正土司駐牧之地。只是,這時的康定城并沒有城鎮(zhèn)的模樣,漸漸增多的人口沿折多河在&ldquo;色多衙門&rdquo;下游不遠處、如今的&ldquo;公主橋&rdquo;附近聚居,慢慢形成村落,也還沒有城垣。
        清朝初期(約在順治9年,即公元1652年左右),朝庭收繳明朝發(fā)給明正土司印信,直到康熙5年(公元1666年),才重新冊封明正土司為&ldquo;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&rdquo;??滴?9年(公元1700年),發(fā)生了明正土司被喇嘛營官第昌側集烈殺害的事件,清政府派遣大軍平息叛亂。事件平息后,朝庭把距打箭爐不遠、大渡河流域的咱里土千戶等劃歸為明正土司管轄,進一步擴大了明正土司的權力。
        清雍正8年(公元1730年),清政府在康定設置&ldquo;打箭爐廳&rdquo;,設置流官,移雅州同知府駐&ldquo;打箭爐廳&rdquo;,隸雅州府管轄。同時派遣駐軍,此時才開始了為康定城修筑城墻。據(jù)《雅州府志》:&ldquo;雍正8年,安設安阜和營,倚山砌石城一百四十五丈&rdquo;?!洞蚣隣t志略》載:&ldquo;查打箭爐原設三門,東門大卡系進省通衢,南門公出卡系赴藏大道,北門雅拉溝系通往各苗蠻小路&rdquo;,至此康定有了城鎮(zhèn)規(guī)模。
        此前的康定,已經逐漸顯現(xiàn)出它在四川西部、西藏東邊的經濟中心、軍事要塞的地位,隨著&ldquo;打箭爐廳&rdquo;的設置,各族人口漸增,商貿日趨繁榮。&ldquo;打箭爐廳&rdquo;的設置,進一步促進了康定這座城鎮(zhèn)作為四川西藏交通樞紐,茶馬互市中心,川邊藏東重鎮(zhèn)的快速形成和發(fā)展。
        康熙、乾隆以來,康定的商貿日益繁榮,交通條件不斷有所改善。為維護西藏及川邊的穩(wěn)定,康定也成為重要的軍事重地。到了清朝光緒30年(公元1904年),清朝政府升打箭爐廳為直隸廳,加強對康定的控制,以抵御英國帝國主義的侵犯,以發(fā)揮對西藏的影響。到光緒34年(公元1908年),正式設立&ldquo;康定府&rdquo;,隸安邊康道,康定之名始于此。
        公元1912年,四川總督尹昌衡奉命西征,將西征司令部設在康定。從公元1912年到1934年,是動亂的年代,這時期內,川邊地區(qū)先后改設川邊鎮(zhèn)撫府,川邊鎮(zhèn)守使署、西康特別行政區(qū)、川邊邊防指揮部等等機構,康定就成為這些機構的府、署、行署、指揮部所在地。1936年7月,民國政府西康省建省委員會從南京遷康定,1939年元旦,西康省正式成立,康定成為西康省的省會。
        1950年11月24日,西康省藏族自治區(qū)成立,康定又成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區(qū)人民政府的所在地。1951年1月1日,康定縣人民政府成立,爐城鎮(zhèn)為康定縣人民政府所在地。1955年,西康省原寧屬(西昌、涼山地區(qū))及雅屬(雅安地區(qū))并入四川省,康屬一部(昌都地區(qū))劃入西藏管轄,其余地區(qū)也并入四川省,康定又成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。到2015年2月17日,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,康定撤縣設市,又迎來了嶄新的發(fā)展時期。
        

  • 上一篇:中央紅軍七天七夜過瀘定(2016-11-05)
  • 下一篇:白利寺里的紅色情懷